目前分類:訓哥旅遊小叮嚀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攀登富士山其實超危險的

許多人們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去嘗試登上不一樣的山峰,最近攀登富士山的話題開始有了熱度,開始有許多人會把攀登富士山放在自己的旅行規劃之中。然而,這座壯麗的山峰也隱藏著許多危險,讓我們深入探討為什麼攀登富士山其實超危險。

訓哥的關鍵提醒

攀登富士山

高山症的挑戰

和許多高山相同,富士山的海拔高達3,776米,許多攀登者在登頂過程中會面臨高山症的影響。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減少,這會導致頭痛、頭暈、噁心等症狀​ ​。為了預防高山症,建議攀登者應該評估自身身體狀況,緩慢攀爬,頻繁的休息,一定要記得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

氣候變化無常

富士山的氣候非常多變,即使在夏季,山頂的溫度也可以降至零度以下,尤其是夜間和清晨​​。富士山常常產生自己的氣候系統,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和雷暴可能會使攀登者措手不及​​。因此,攀登者需要準備好防寒和防水的裝備,以應對極端的天氣變化。

路徑的困難

富士山有多條攀登路徑,每條路徑都有其獨特的挑戰。例如,須走路線(Subashiri)和御殿場路線(Gotemba)坡度較陡,對體能要求較高。吉田路線(Yoshida)是最受歡迎的,但也因為這條路線簡單,所以走的人數很多,因而時常造成擁擠和意外。

所以無論選擇哪條路徑,攀登者都必須穿戴適合的登山鞋,以避免滑倒和受傷。

高峰季節的擁擠

富士山的攀登季節集中在七月到九月,每年吸引大量的攀登者。在高峰時段,山上的擁擠程度會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為了避免擁擠,建議攀登者可以選擇在非高峰時段攀登,或避開最擁擠的時間點。

攀登富士山並不容易,不僅需要充分的體能準備和正確的裝備,還需要對潛在的危險保持高度警覺。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正確的應對策略,攀登者可以減少風險,安全的享受富士山頂壯麗的美景,以及舒服的攀登體驗。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們踏入大自然的每一步,是否也在無形中對它造成了傷害?今天,我們要一起探討在戶外活動中如何實踐環境保護的措施,特別是“無痕山林”原則的重要性與實施方法,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大自然的人來說,學會尊重並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門學問。

無痕山林:是一個普世的基本概念

無痕山林是一種國際性的環保運動,它強調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這個概念包括七大原則:計劃與準備、在耐用的路面上行走、妥善處理垃圾、留下發現的東西、小心使用火源、尊重野生動物、為其他遊客考慮。

為何「無痕山林」如此重要?

想像一下,如果每個前來探索自然的人都留下一些痕跡,那麼這片自然很快就會失去它的原始美,當我們選擇在環境中留下最少的足跡,我們不僅保護了自然,更為未來的探險者保留了那份驚喜與發現的樂趣。

如何實踐「無痕山林」原則?

訓哥的關鍵提醒

計劃與準備:在出發前,做好充分的計劃,了解目的地的規則和條件,準備適當的裝備,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損害和個人的風險。

  1. 妥善處理垃圾:帶走所有你帶來的物品,所有的垃圾和剩餘食物都應該帶回家處理,不留下任何垃圾。
  2. 小心使用火源:在許可的地方使用火源,並確保火完全熄滅後再離開,避免在易燃的地區點火,以防野火。
  3. 尊重野生動物: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餵食野生動物,以免干擾它們的自然行為和飲食習慣。
     

我們的每一次戶外活動,都不應該造成大自然的負擔,透過實踐「無痕山林」的原則,我們可以成為一位負責任的自然探險者,就如同攀登高峰需要技巧和耐心一樣,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也需要我們的智慧和努力,讓我們攜手,共同維護這些美麗而珍貴的自然資源,讓未來世代也能享受這不可多得的自然恩賜。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生活的每一次探險中,瞭解自身的特殊需求是成功與安全的關鍵。對於熱愛高山的朋友們,如果你有蠶豆症(G6PD缺乏症),那麼對於你來說,登山可能需要格外的小心翼翼。今天,訓哥想要跟大家聊聊蠶豆症,以及為什麼患者需要避免高山藥,以及如何安全享受登山活動。

,訓哥的關鍵提醒

首先,讓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蠶豆症的人不能吃高山藥。高山藥,或者叫做山藥,是許多山區登山路線上常見的食物。然而,對於蠶豆症患者來說,某些食物中的化合物會引起紅血球的破壞,這種狀況稱為溶血反應。高山藥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類似的反應,因此建議蠶豆症患者避免食用。

爬山的人

那麼,蠶豆症患者在登山時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你可以考慮服用藍色小藥丸,這是一種預防高山病的藥物,其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可以幫助預防和治療由於高海拔引起的輕微健康問題。不過,重要的是在服用任何藥物前,一定要與醫生或專業健康顧問諮詢,確保藥物成分不會與你的病狀相衝突。

 

此外,為了確保安全和愉快的登山經驗,我會建議蠶豆症的登山者遵循以下幾點建議:

充分準備:在登山前做好全面的身體檢查,並告知醫生你的活動計劃,以獲得相應的健康指導和藥物建議。

瞭解食物安全:熟悉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哪些是應該避免的。隨身攜帶已知安全且營養豐富的食物,以避免在山上因食物選擇有限而不得不食用不適合的食物。

攜帶應急裝備:包括常用藥物、急救包和個人醫療資訊卡。這些都是在遇到不測時能夠提供必要幫助的重要工具。

與團隊保持溝通:讓你的團隊成員知道你的特殊健康條件,並事先討論在緊急情況下的應對策略。

適度調整行程:根據自己的體能和健康狀況調整登山的速度和難度,不要迫使自己超出身體的承受範圍。

 

尊重自然與身體的限制:避免將自己置於極端環境下,比如極端的寒冷或潮濕,這可能會增加身體的壓力。

登山,就像人生一樣,是一場旅程,需要智慧和耐心。對於蠶豆症患者來說,遵循這些指南不僅能保證你的安全,還能讓你享受登山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在山的另一邊,美麗的風景和自我實現的喜悅在等待著你。訓哥希望每一位登山者都能安全、健康地享受每一次的高山征途。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當今健康意識提升的社會中,登山活動成為了眾多人士追求身心平衡與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徑。然而,登山雖然益處多多,但未妥善準備與缺乏安全意識,則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傷害。訓哥本身也是喜好登山的人,登山教練已經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平時常常都是跟了旅行團到處跑,因為我的工作需要很關注遊客的身體狀況,尤其是跟有特殊疾病旅行一定要做好功課。今天訓哥是想要跟大家分享我們該如何安全的登山,在登山前我們應該認知自己的身體狀況怎麼樣算合適登山,接下來都會一一為大家解答。

 

登山前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根據2023年發表於《戶外運動安全研究》的文章,登山前的準備包括體能訓練、路線規劃、裝備準備及健康評估四個主要方面。研究指出,針對預計攀登的山脈進行體能訓練,能夠有效降低心肺負擔及肌肉傷害的風險。

 

爬山健行,訓哥的養生關鍵小撇步


●深入瞭解個人體質,若有關節疾病者,宜先諮詢醫生或專業治療師,評估是否適宜從事登山活動。
●初心者應從輕鬆的小山開始,逐步提升挑戰,避免急於攻克高山。
●對於膝關節或腰椎有病變的朋友,日常應注重核心、大腿及臀部肌群的強化訓練。
●若在登山過程中,常感膝部或下背部不適,推薦使用護膝或護腰帶,但僅限於登山時使用,日常生活中應更加重視肌肉訓練,避免過度依賴護具。
●結合步行、騎自行車、游泳及水中運動等多樣化的活動,是維護關節健康的最佳途徑。切勿將運動僅侷限於登山。
●登山時需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並隨時補充能量與電解質。
●關節有退化情況的人,在選擇登山路徑時,應優先考慮坡度較平緩的土質路面,盡量避免陡峭坡度及階梯或石板路面。
●調節登山速度,避免過快的步伐增加關節負擔。
●下山時,適當彎曲膝蓋,有助於減輕關節壓力。
●選擇專業登山鞋與登山杖搭配使用,登山鞋能提供防滑及減震效果,登山杖則有助於分散腿部負擔,維持身體平衡。

 

此外,路線規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臺灣登山專家陳明進教授在其著作《登山安全手冊》中提到,選擇合適的路線不僅能夠避免迷路,更能根據個人體能適度調整,避免過度勞累。透過使用現代技術如GPS與行動應用程式,可以提前瞭解路線狀況,並實時調整計劃。

 

裝備的準備也是安全登山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野外生存與裝備選擇》雜誌2023年的一項研究,適合的登山鞋、背包、防水外套、頭燈、急救包與必要的糧食和水,是保障登山者安全的基本要素。專業的登山裝備能夠在不可預見的環境變化中,提供必要的保護與支持

 

健康評估則是確保登山活動安全的前提。如同臺灣山岳醫學會所強調,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有高山病史的登山者,登山前應進行詳細的體檢,並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活動。高山病的預防與早期識別,對於保障登山者健康至關重要。

 

在登山過程中,保持團隊間的溝通與合作同樣重要。《戶外探險與團隊協作》期刊在2023年的研究中指出,良好的溝通能夠在遇到困難時迅速做出決策,而團隊協作則能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及時的援助。因此,在登山過程中,應時刻保持隊伍成員之間的視線聯繫,並定期檢查彼此的身體狀況

 

這邊也要提醒大家要尊重自然與環境保護也是登山不可忽視的一環。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破壞的加劇,登山者應採取輕量化行動,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如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23年的報告中所提到,透過實踐“無痕山林”原則,登山者可以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保護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

 

想要安全登山不僅需要充分的準備與正確的裝備,還需要對個人健康狀況的嚴格評估與對自然環境的深刻尊重。透過遵循訓哥的建議與最新的研究指南,登山活動不僅能為自己帶來身心上的滿足,也能確保安全與健康。訓哥祝福各位登山平安喜悅!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旅行團的隨行醫護人員,是旅遊安全幕後的重要角色。其實我們的工作範疇廣泛,從緊急醫療處置到日常健康顧問,需要確保每位旅行者在離家探險時的健康與安全。

隨行醫護人員的主要職責是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和緊急醫療反應。在旅行前,我們會評估旅行者的健康狀態,確保每位成員都適合參加旅行團活動。這可能包括查看旅行者的醫療記錄,或者提供有關旅遊目的地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和預防措施的諮詢。

在旅途中,隨行醫護人員需時刻準備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比如急性疾病、小傷口處理、或是對當地環境反應的輕微病症。對於可能出現的高山症、熱傷害或其他與特定活動相關的健康問題,我們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來進行初步診斷和處理。

除了處理緊急狀況,隨行醫護人員還要定期檢查旅行者的健康狀況,尤其是在進行高強度活動後。我們會提醒團員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避免過度曝曬於日光下,以及提供有關飲食衛生的建議,以防止食物中毒等健康問題。

此外,隨行醫護人員也是旅行團心理支持的重要來源。旅途中可能會遇到壓力或焦慮,特別是在遇到不可預見的事件時。醫護人員除了提供醫學幫助外,還需提供心理慰藉,幫助團員保持積極和輕鬆的心態。就像我之前有陪同特殊學校的學生校外旅行的隨行醫護人員,每個小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不一樣的心理問題,所以我知道處理他們情緒的問題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包容,我們需要跟老師配合,才能讓整個行程可以更順利。

隨行醫護人員必須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醫療緊急情況,包括搭配旅行社或導遊制定緊急疏散計劃,並與當地醫療機構保持聯繫,以便在需要時提供專業醫療支援。

總而言之,隨行醫護人員是旅行團不可或缺的一員,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旅行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旅行環境。他們的工作不僅僅是處理醫療問題,更是全面關照旅行者身心健康的守護者。在他們的努力下,旅行者可以放心地享受旅行的每一刻,探索新的地方,創造美好的回憶。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到山峰的那一刻,對許多登山者來說,是一種深刻的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象徵。在長時間的攀爬後,站在山巔,俯瞰腳下的世界,那份喜悅和自豪感往往會激發出一些特殊的慶祝儀式。那麼,登頂後,大家最常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首先,拍照留念或許是最普遍的一種慶祝方式。登山者們通常會在山頂拍攝照片,或是錄製影片,以記錄這個歷史性的瞬間。有的人會展示一些象徵性的姿勢,比如舉起雙手,或是展開擁抱。這些照片和影片不僅是個人記憶的珍貴存檔,也常常被分享至社交媒體,與家人、朋友以及其他登山愛好者共享喜悅。

接著,很多團隊會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可能包括擺放一塊紀念品,如小型旗幟或是手寫的訊息。這些物品往往帶有登山者的名字、登頂日期或是一些勵志的話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做法在許多山脈中可能被視為對環境的干擾,因此一些負責任的登山者選擇使用生物可降解的物料,或僅僅是在山頂石頭上留下小小的標記。我自己之前登頂的時候,就有將我已逝兄弟生前最喜歡的超人公仔跟旗幟一起拍照,很感動,我可以想像他就像超人那樣,跟我一起在山頂上感受這值得紀念的時刻。

除此之外,一些登山者會進行深層的個人反思或冥想。達到物理和心靈的高點,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精神啟迪的時刻,他們可能會選擇靜坐,享受那份達成目標後的平靜和滿足感。

還有一個趣味的慶祝方式是進行小型的頂峰派對。有些團隊會攜帶一瓶香檳或其他飲品,舉杯慶祝他們的成就。當然,這需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並且不會妨礙下山的路程。

另外,不少登山者會選擇在山頂進行一些特別的個人活動,比如求婚、紀念親友或是達成其他形式的個人里程碑。這些活動為他們的登頂經歷增添了深刻的個人意義。

無論如何,每位登山者的慶祝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些儀式和活動,無論是公共的還是私密的,都是他們在這趟艱辛旅程中,對自己勇氣和毅力的最高肯定。

而這些經歷,將成為他們心中永恆的頂峰時刻。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山症,又稱為急性高山病,是人體在快速抵達高海拔地區後因未能適應較低氧壓的環境而引發的一系列症狀。其實,高山症是一種防禦機制,當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以滿足代謝需求時,就會產生反應。

症狀通常包括頭痛、疲勞、失眠、食慾減退、噁心或嘔吐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高山腦水腫或高山肺水腫,這些情況需要立即的醫療干預。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和應對高山症呢?

首先,預防始於適當的高度適應。在計劃登山行程時,要考慮到逐步攀升的計劃,讓身體有時間適應。通常建議每天上升不超過300至500米,並在每攀升1000米後至少休息一天。這樣的安排可以讓身體慢慢適應高海拔的氧氣濃度。

其次,水分補充至關重要。在高海拔地區,由於空氣乾燥和呼吸加快,身體的水分流失會比平時快得多。因此,保持充分的水分攝取能幫助血液循環,並減少高山症狀的發生。

若不幸發生高山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下降到較低的海拔,讓身體得到更多的氧氣。如果症狀輕微,可以在原地休息,不再繼續上升,並密切觀察症狀是否好轉。輕微的高山症通常可以在休息後自行緩解。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如服用利尿劑以減少肺和腦的水腫,或使用便攜式氧氣補充氧氣。但這些都是臨時措施,並不能代替下降海拔這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最後,重要的是聽從自己身體的訊號。如果在高海拔感到不適,不要強行繼續前進。高山症是可以預防的,但前提是尊重自然,尊重自己的身體極限。安全的登山,應該是一次愉快且無憂的體驗,而非不計後果的挑戰。透過正確的認知和準備,我們可以避免高山症的風險,享受登山帶來的無限樂趣。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陽光灑落的山腳下,一群孩子興奮地蹦蹦跳跳,他們的眼睛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站在他們身旁的父母,臉上同樣洋溢著笑容,但眼中卻藏著一絲絲擔憂:我的孩子還太小,真的適合登山嗎?

登山,對孩子來說是一場冒險,對身心發展有著無可替代的益處。它能增強體質,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深化他們對大自然的理解與尊重。但在開始這段旅程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階段,以及這些階段如何影響他們的登山經歷。

從四至六歲的小朋友開始,他們已有足夠的身體協調性和精力來應對簡單的戶外活動(但家長還是要做評估唷!如果有先天疾病者需要經過醫生評估唷)。但長時間的行走和複雜的地形可能會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因此,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短途的自然步道或是低海拔的山丘是個不錯的開始。

七至九歲的孩子具有更好的身體耐力和精神集中力,他們適合進行略為挑戰性的登山活動。家長可以選擇中等難度的路線,並在過程中教導他們基本的登山知識和技能。

到了十歲以上,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已足夠支持更加冒險的登山行程。他們可以嘗試更高海拔、更長距離的徒步旅行,當然,這些活動需要充足的準備和專業的引導。

在決定帶孩子去登山之前,安全始終是首要考量。家長應確保孩子穿著合適的服裝和鞋子,並攜帶必要的裝備,如水、食物、防曬霜和急救用品。同時,家長要有適應孩子步調的心理準備,隨時準備停下來休息,或者在孩子感到疲憊時轉身回家千萬不能勉強!登山未來都可以再來,但是身體如果因此搞垮了,想重來都沒辦法唷!

此外,與孩子一起登山不僅是一次體育活動,更是一次學習之旅。途中的每一片葉子、每一塊石頭,都是天然的教材。家長可以透過講故事或者提問來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最後,不要忘記攜帶相機。在孩子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每一刻,都是值得記錄的寶貴記憶。他們臉上的汗水,眼中的星光,將是未來回望時最美的風景。

「小探險家們該在何時向山峰進發?」我相信是每一位喜愛登山父母心中的問題,但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慎重探索的話題。隨著孩子一起攀登山峰,不僅是幫助他們超越身體的界限,更是引領他們超越心靈的層次,發現生命中無限的可能。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山是一項充滿挑戰和刺激的戶外運動,需要良好的體能和專業的裝備。對於喜愛登山的人來說,選擇合適的裝備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篇部落格中,我將會介紹登山人必備的裝備和器材,並分享一些購買和使用裝備的小貼士。

  1. 登山鞋
    登山鞋是登山者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良好的登山鞋能提供足夠的支撐和保護,防止扭傷和滑倒等事故。建議選擇具有防水和透氣功能的鞋子,並確保鞋子能夠舒適地配合您的腳型。
  2. 攀岩繩
    攀岩繩是登山者在攀爬時的保護裝備。較長的繩子可用於綁繩結,以在攀爬時提供額外的保護。建議選擇具有良好耐用性和拉力的攀岩繩。
  3. 登山杖
    登山杖可幫助平衡和支撐,減輕腳步的負擔,降低膝蓋和腿部受傷的風險。在選擇登山杖時,確保能夠調節高度並舒適地配合您的身高。
  4. 背包
    登山時必須攜帶大量的裝備和食品,因此一個合適的背包是必不可少的。建議選擇較輕且具有防水功能的背包,並確保容量足夠放置所需的所有物品。
  5. 登山頭燈
    登山頭燈是夜間或在陰暗的山區中行走時必需的裝備。選擇輕巧、耐用且具有良好光照度的登山頭燈,確保在黑暗中能夠清楚看到路徑和障礙物。
  6. 登山帳篷
    登山帳篷提供了避雨和避風的地方,也可保持身體溫度,避免過度暴曬或冷凍。在選擇帳篷時,確保其輕便易攜帶且應當能夠容納您和您的隊友,並提供足夠的保護。同時,選擇具有防水功能的帳篷,以確保在不利天氣條件下仍能保持乾燥。
  7. 登山手套
    登山手套能夠保護手部免受寒冷、摩擦和擦傷的影響。建議選擇具有良好保暖性和耐用性的登山手套,並確保手套舒適地配合您的手型。

 

登山裝備小貼士:

在購買任何登山裝備之前,請仔細閱讀產品詳細信息,包括尺寸、重量和功能等。確保您的裝備適合您的身材和需要。

在購買裝備時,請考慮其耐用性和品質,而非價格。優質的登山裝備能夠提供更好的保護和支持,同時也更耐用。

在使用登山裝備之前,請確保您已經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操作細節。不要在登山中對新裝備進行實驗,以避免意外發生。

確保您在登山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攜帶足夠的食物和水、準備好適合的衣物和鞋子等。

 

總之,登山是一項需要良好裝備和技能的挑戰性活動。在選擇和使用登山裝備時,請保持謹慎和專業,並遵循裝備的使用說明。通過合適的裝備和技能練習,您將能夠享受到登山帶來的美妙體驗和挑戰。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社交平台上,常常看到有人分享,並標註,[阿里山眠月線],而身後背景是讓人目不暇給的森林美景。

造成許多人抱團組隊,想親眼目睹眠月線的美景。

而眠月線其實不是適合所有人前往的一個景點。

它有許多沒有護欄的吊橋,有許多險峻的懸崖。

爬眠月線的時候如果沒有導遊的指導很容易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到底爬眠月線該注意什麼呢?我來為大家說明。

首先,眠月線不是開放場域,必須事前向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申請核准才能規畫行程(每天上限500人,超過以抽籤決定),前段與祝山線共構的鐵路是林鐵營運路線,禁止遊客走鐵路,

之前已勸導多時,現在直接開罰。正確的方式是請山友走塔山國家登山步道,入口在妹潭旁,順著鐵路到達塔山登山口平台後,再改走眠月線鐵路。

當你幸運獲准進入眠月線之後,務必要了解以下幾件事:

1、眠月線鐵路有12座隧道、24座橋樑和一處明隧道大崩壁,頭燈照明等安全裝備是必備,如有岩盔保護頭部更好,登山杖、防滑鞋可以走得更安心。

2、眠月線不像特富野古道,和水山線舊鐵路步道差異更是非常大,單程就要9.62公里,來回將近20公里,加上進入遊樂區內的步道,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眠月線鐵路是個輕鬆自在的路線。

3、關於行程規劃,沿線應該是旅客服務中心→沼平→妹潭塔山登山步道→十字分道→塔山登山口→眠月線鐵道→明隧道大崩壁→1、2號隧道→塔山站→橋樑隧道→一葉蘭自然保留區→眠月廢棄檢查哨→石猴,眠月線終點石猴遊憩區早已不復當年景致,斷了頭的石猴也拍不出樣貌,車站也僅剩少許921地震殘破的景象,是否要走完全程,全看個人或團體的想法。若是想重溫眠月線的隧道橋樑畫面,建議經過塔山站月台後,選擇較有特色的隧道和橋樑體驗就好,大概在一葉蘭自然保留區到眠月廢棄檢查哨之間,即可準備回程(或是按照去程時間來調整回程)。

4、眠月線屬於舊鐵路,只有前段塔山步道會有上下坡起伏,過了登山口就可以轉鐵路前行。建議前一晚住宿阿里山,翌日清晨一大早出發,不用背負帳篷睡袋糧食等裝備,一日往返只需輕裝帶飲用水、午餐行動糧即可,有部份山友選擇在眠月線紮營過夜,但其實森林遊樂區內是禁止露營的(相關規定請依照主管機關的法規處理),從阿里山遠眺塔山下的明隧道,有時就會看到晚上露營過夜的燈火。

5、阿里山的氣候多變,過了中午經常起霧,濕氣很重導致步道容易濕滑,眠月線的24座橋梁是給火車通行的,所以沒有護欄,枕木橋樑間雖有鋪設木板,但是潮濕環境導致木板及枕木鐵軌會有打滑現象,不可不慎。強烈建議雨季或下雨期間不要冒險。

眠月線的每一座橋樑都不能等閒看待,通過要非常小心。(圖/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6、眠月線橋樑部份很長又很高,經常發生山友走到一半,懼高現象發作而軟腳,所以如果第一座橋樑有類似狀況,請向領隊同伴勇敢說不並當機立斷進行撤退,千萬不要逞強或被勉強繼續往前,受苦的是當事人。

7、請勿邊走邊拍照,特別是行走在橋樑上,更是危險。也請不要在橋樑會車,往返的山友很多,請領隊嚮導多加注意,以「單線雙向輪流通行」為過橋的選擇,更不要在橋樑逗留拍攝網美照(借位拍攝就很美),特別是有人在等候過橋時,大家的目光都會在你身上。

8、眠月線的隧道是林鐵的重要特色,強烈建議攜帶頭燈,保持雙手可以操作其他物品,頭燈建議用全新電池並預先測試,以免發生中途停電意外。

9、明隧道大崩壁請勿逗留圍觀,岩壁上方經常因雨沖刷形成時雨瀑,也有土石隨時會掉落。明隧道旁的邊坡也不斷流失,表示這裡的環境充滿不穩定現象,經過時,請兩端務必有夥伴確保安全後再通過,假日人多會塞車,也請發揮耐心互相體諒。

眠月線的明隧道後來都要先下切再攀爬至對面,兩端請夥伴協助確保再逐一安全通過。(圖/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10、阿里山的醫療資源不足,我一直在學校向學生宣導醫療風險觀念,若是發生緊急救護意外,阿里山遊樂區的救護車到嘉義市最快要90分鐘(石棹緊急醫療站30分鐘),途中遇到假日塞車會更久,眠月線鐵路的緊急救難只能依賴徒步到達,2號最長隧道以後路段,手機訊號嚴重衰減甚至沒有,若是發生意外事故,對外孤立無援,即使有訊號通報,救難人員進來眠月線也要徒步幾個小時,再處理後送到遊樂區車輛接駁再下山,又是幾個小時,所以請務必想想緊急救難的問題,平安回家才是上策。

11、阿里山的警消及工作人員經常疲於奔命,以前在遊樂區內發生遊客頭暈走不動、扭到腳身體不舒服或是其他突發狀況,救護醫療資源被濫用時有耳聞,警消人員全都是24小時待命,若是救護車無法到達之處,更需費盡心力才能救援處理。

12、最後請大家告訴大家,眠月線早已不是秘境,美照後面潛藏看不見的風險,每天進出的山友造成的汙染非你我可以想像,請發揮並實行「無痕山林」的具體行為,垃圾請自行帶走,不強求走到終點石猴,適可而止,不做危險行為(爬隧道、臥軌等),橋樑請禮讓單線輪流通行,隨時注意團員狀況,身體不適立即撤離。

最後再整理以下重點:

1、眠月線來回20公里,做好準備再出發。

2、請勿在橋樑會車,單線輪流通行以策安全。

3、隧道要戴頭燈,走橋樑勿逗留,過崩壁要當心。

4、眠月線隧道橋樑通訊不佳,緊急救護相對困難。

5、塔山登山口前段不要走鐵路,會開罰。

6、雨季或天候不佳,風險增高不要冒險。

7、專心走路,確定安全再拍照,團員要顧好。

8、申請核准後再出發,遇狀況隨時要撤離。

9、無痕山林要做好,垃圾記得帶下山。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國旅補助的新聞不斷出現,說實話感覺對我來說好像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說實話我看了以下這些補助條件就真的覺得還好,簡單來說就是要跟團,但我就是很不喜歡跟團的人,15人以下就沒有補助,我喜歡自由行也沒有補助,說實話反正都是為了旅行社跟飯店開的補貼,表面上是補貼,他們一定會從其他項目再跟你收費,個人覺得幫助真的不大,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沒有拿過這些補助。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活動日期?
2022年10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15日或預算用罄為止。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補助對象?
合法設立的旅行社業者。每家旅行社上限15團,設有分公司者每家分公司可再增加2團。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補助什麼?
補助旅行社辦理國內團體旅遊的交通費和住宿費。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補助金額?
符合下述的基本條件和任兩項行程條件:最高一團補助2萬元。

符合下述的任一項加碼條件:一項加碼補助5000元,最高一團加碼補助1萬元。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基本條件」為何?
旅客應為本國籍,或持有合法居留證件的外國籍人士

每團15人以上,離島地區則為6人以上

兩天一夜以上行程,且假日未超過一天;三天以上,則可安排兩天假日

入住有取得合法執照或登記證的旅館、民宿

使用合法交通工具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行程條件」為何?
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遊憩據點

觀光遊樂業

觀光局公布的百大經典小鎮

溫泉標章取得業者

經濟部公告的觀光工廠或創意生活產業

文化部及各縣市所屬展館

農委會公告的休閒農場

原住民族委員會推薦的部落旅遊場域

環保署公告的環境教育場所

客家委員會推薦的客庄小旅行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的農林機構遊憩場域

住宿於澎湖、金門、馬祖、綠島、蘭嶼、小琉球等離島地區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加碼條件」為何?
國家綠道

16條多元自行車路線

全程聘用同一名無雇主導遊或領隊,擔任隨團服務人員

原住民地區使用當地導覽解說人員

旅遊安排在周一至周四,不含放假日

旅遊三天兩夜以上,且不含假日

入住星級旅館

參加依據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規定的水域活動

花東團體旅遊再加碼 每團最多4萬
前往花東地區團體旅遊者,活動期間每團可再額外補助1萬元。換句話說,只要符合基本條件、行程條件和加碼條件,每團最多可以獲得4萬元國旅補助。

國旅補助第二階段怎麼申請?
旅行社業者前往悠遊團體旅遊補助申請平台,登入「第二代旅行業管理系統帳號密碼」後,遞交線上申請即可。需特別留意,應先於行程結束後隔天起3日內,預先登記團名、申請補助金額、住宿地點、組團人數等資訊,並於30日內向交通部觀光局提出申請。

對比一下日本的政策,真心覺得就是有用腦跟沒有用腦的差異

振興方案刺激國內市場 帶動觀光業放眼後疫情時代

然而在疫情的侵襲下,日本旅遊市場快速萎縮,回顧2019年國內旅遊市場貢獻約20~22兆日圓,2020年總額僅剩11兆,下降超過60%。為了因應疫情造成的衝擊,日本政府除了推出特例補助政策,保護觀光產業外,該年7月也推出「Go To Travel」方案刺激國內市場,8月份國旅過夜人數比例便提升50%,11月甚至提升至70%,達到3,406萬人次。後續雖因疫情升溫喊卡,但透過改為各地方自治(縣市)以「縣民優惠」方式,實施新的「地方區域優惠」 鼓勵民眾出遊,搭配疫情控管得宜後再改為跨縣市旅遊。

隨著全球開始確立與病毒共存,日本政府選擇在2022年6月正式重開觀光國境大門,儘管疫情依舊嚴峻,但已經有效刺激日本觀光產業持續回溫,直至9月份,今年的國際入境已創造1,500億日圓的產值,且每日入境人數也在嚴格把關下穩步開放,至今已達5萬人次/天的規模,同時接受無導遊的包團旅行, 產業也樂觀看待秋季可望取消入境人數限制、個人旅遊禁令等措施。

然而,入境接待制度的完善、開放後是否能承接爆發性國際客的胃納量、觀光產業的高度缺工,以及日本熱門旅遊景點當地居民的心理層面,都是日本重新開放邊境的大旗下所潛藏的隱憂。

看台日觀光 從逆差到順差是關鍵

中華科技大學航空運輸管理研究所 授陳盛山指出,日本過去皆以國內旅 遊作為支撐觀光產業的大宗,相比千萬 的國際旅客人次,12億人次的國旅市場 是重要的支柱。而海外旅遊方面,美國一 直是日本民眾出遊的大宗,尤其夏威夷更 是日本的鍾愛旅遊目的地,日本國籍航空 過去皆以大型客機飛航,而台灣如何在爭 取國際觀光客,便有賴當局思考。

台灣作為日本入境的重要客源市場之一,過去幾年一直存在著觀光逆差的問題,尤其2019年雙邊旅遊人次達 7,074,107人次,但日本訪台旅客僅216萬人次,訪日台灣旅客則達到491萬,超過200萬人次的觀光逆差,成為台方高度重視的課題。

隨著9月初延宕3年的台日觀光高峰會成功於桃園落幕,台日雙方也針對觀光的議題進行探究,包括雙方都高度重視永續觀光發展的未來發展,且對於後疫情時代小團化、精緻化成為新常態,然而台灣尚未有進一步的邊境開放措施,依舊無法有效促進雙邊旅遊的恢復。

端詳日本觀光立國政策,是有賴於政府與民間產業「公私協力」的成功,不僅提升了國家軟實力,也帶動了國際形 象,而放眼後疫情的新常態,嚴謹的日本政府在嚴格的審視下,即便與國民預期心理相左,依舊堅持穩步開放觀光,因而有效帶動觀光產業逐步復甦,才能讓日本在觀光立國的道路上穩步向前邁進。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常有在登山旅遊跟露營的朋友,時常覺得露營還要帶上小孩很麻煩,有時候要搭帳或是要整理物品,還要顧慮小孩的心情跟脾氣,甚至還要準備吸引小孩的玩具跟物品,常常忙到焦頭爛額還會被小朋友嫌棄,真的是自討苦吃,不過好好的假日還是要出去旅遊CHILL一下,這次我就找到一個很適合親子共遊的活動!

這裡分享最新消息給你們!露營結合親子繪畫比賽!超新奇!

第十七屆良友盃兒童繪畫比賽,二日於台南文化中心假日廣場舉行,活動結合時下相當新潮的露營活動為主題,吸引家長帶著幼兒子女將近千人參加。繼去年萬聖節主題廣受歡迎以後,今年再以全新風貌呈現,希望達到幸福東區和親子同樂目的。

繪畫比賽由曾順良之友會主辦,議員曾信凱服務處及府城國際青年商會承辦,希望藉由兒童天真想像力,美化東區成為最宜居地方,參加對象為幼兒園及國小學童,過去以東區兒童為主,因各界熱烈迴響,今年開放全市兒童都能報名。

繼以環保愛台灣、瘋狂萬聖節為主題,今年結合露營、繪畫、表演等超「chill」活動,一手企劃,希望小朋友能多走出戶外、親近土地,讓生活更多采多姿,親子同樂讓家庭生活更緊密。

原本開放三百個名額,經各界爭取,廣場有近千名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攜帶野餐墊與椅子前來,小朋友作畫之際,復興國小弦樂團、德高國小鼓術團、OA舞蹈團等也進行精彩演出,完成作品後,親子同逛市集,現場猶如嘉年華會。

主辦單位提供圖畫紙,小朋友以粉蠟筆與彩色筆著色,完成後可獲得紀念品,成績將於十二日於官網發布,獎狀將郵寄給得獎者,活動盈餘捐給腦性麻痺之友協會。良友盃兒童繪畫比賽每年會持續舉辦,並加入更多新潮主題活動,讓東區更美,兒童教育能夠更生活化。

這樣的活動挺適合大家參加的,我認為這樣的活動,能夠給予小朋友一個好的環境,也可以學到不少東西,更能體驗繪畫活動,對於大人家長們來說又可以有出門遊玩的心情。

這樣的活動對家庭是很有益的,對小孩在未來的成長也很有幫助,多多接觸新事物超讚,大家不訪也可以報名去玩玩看哦。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每次到9月都不太會去爬山,因為我小時候就是921的受災戶,所以對於9月來說我很敏感,這幾次的地震著實讓我想到921時的景象,但真的不建議山友們在地震頻繁時去爬山,非常危險,土石鬆散造成意外的機率更高。

分享一則新聞給大家

疫情發生之後,增加許多喜好前往山林的群眾,但近日地震頻傳,雖近幾起地震震央皆位於花東地區,但6.8級規模使全臺有感,主震後仍餘震不斷,震後仍餘震不斷,由於地震土石結構較鬆散,地質脆弱區易有落石或坍方,且未來一週仍可能有餘震發生,若再加上降雨則可能引發土石流。因此,呼籲山友或有計劃入山的民眾,近日暫停山區活動,以保障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之臺8線、臺14甲線公路及轄區登山步道部分路段易有坍方、落石,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籲請遊客山友,非必要請勿前往山區活動。

中央氣象局日前於9月18日14時44分發佈第111111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震央位於臺東縣池上鄉,芮氏規模6.8,臺東縣地區最大震度6強,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6弱,中央氣象局並預估未來幾天內應該會有規模4以上餘震。

依據氣象局地震監測報告顯示,近日地震型態為陸上極淺層地震,對地表破壞力較大,太魯閣國家公園表示,目前園區內建築設施、步道及公路交通尚無地震災損情形,但日前颱風外圍環流連日降雨,加上9月17日及9月18日2次規模6以上的前震、主震及目前大小不斷的餘震,山區步道及聯外道路地質脆弱路段,崩塌、落石風險大為提高,請暫時避免山區活動,如必須前往或已在山區活動者,行經斷崖、窄稜、落石區及崩塌點時,請務必提高警覺,謹慎通過、切勿逗留,並隨時注各管理處相關資訊預為規劃因應,做好風險管理、維護自身與親友、團體安全。

而位於北台灣的陽管處表示,若有發現設施損害請即時通報管理處緊急處理。

※.地震避免前往山區圖卡:

undefined

日前因9月18日下午2時44分台東縣池上鄉發生苪氏規模6.8的淺層地震,造成台東、花蓮地區多處道路坍方、橋梁中斷及民房倒塌的不幸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業隨即於同日下午4時完成「臺東地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並請各相關部會完成進駐及隨時應變。由於近期仍有地震發生機率,各地山區可能出現土石滑落,山區道路通阻受困,請民眾暫免山域活動,確保自身安全。除此之外,台東7個景點,辦理預警性封閉,民眾請勿前往!

9月18日主震過後大、小餘震不斷,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基於為維護民眾旅遊安全考量,針對台東縣「三仙台遊憩區(八拱橋)」、「八仙洞靈岩洞周邊步道」、「綠島朝日溫泉往海濱天然池步道」、「鹿野高台起飛場」、「泰平山起飛場」,以及花蓮縣「大石鼻山登山步道及玉富自行車道」等遊憩景點辦理預警性封閉,民眾請勿前往。

目前因受地震災情影響,交通部觀光局(以下簡稱觀光局)除針對因道路受阻無法離開花蓮六十石山之遊客已主動協請當地村長及民宿業者妥善安置遊客及負責餐食等工作外,另就受困花蓮赤科山之遊客而滯留102位遊客,遊客一切均平安,並經公路主管機關搶通聯外道路,逐步下山。

交通部觀光局張錫聰局長表示近期因地震頻繁,已責成所轄各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全面提升轄管區域旅遊環境安全及宣導,另特別就山域景點、秘境及步道等旅遊景點加強派員巡檢,以保障遊客安全,另請遊客於近期遵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通知暫時避免山域旅遊活動,確保自身安全。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段時間有跟大家分享一些臺灣景點,其中苗栗更是讓人難以忘懷,上次介紹的兩個地方都是大自然景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踩點了,苗栗的自然景點很多,從中選擇幾個推薦給你們參考,熱愛大自然的我,今天也是介紹大自然景點哦。

 

苗栗一直以來的旅遊人潮都很多,也有許多人因為苗栗的客家文化,而進行深度旅遊,豐富的在地客家美食,也吸引不少人特地前來嘗鮮,遍地的鄉間美食,數不清的咖啡店,這些都很值得大家去細細挖掘,找到屬於自己的愛店,在苗栗完全不怕找不到美食的,但在吃美食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有哪裡可以運動踏青,有哪裡可以享受大自然吧?

 

龍騰斷橋(魚藤坪斷橋)
位於三義鄉龍騰村的龍騰斷橋,是許多人到苗栗也會探訪的景點之一,斷橋是緣由1935年被地震震斷,並於1938年完成興建二代魚藤坪橋,取代掉第一代魚藤坪橋也就是現在的龍騰斷橋,當時並未將龍騰斷橋拆毀,在1999年921大地震時,臺灣遭受地震災害的重創,龍騰斷橋的右側第4號橋上半部也遭到震落,並在2000年後將魚藤坪斷橋定為震災紀念物,斷橋的特色跟紀念性的文化,也有不少民眾前來拍照打卡,透過社群平台的傳遞,近幾年也衝起不少熱度。


勝興車站
在苗栗講到運動跟旅行,相信有不少本地人也都會推薦「勝興火車站」這個景點,其中最火紅的就是區內設有鐵道自行車,你可以事前在網路上先預約,這樣就不用現場等候,如果是現場等候,那就要看情況才能補上。抵達勝興車站,會有服務人員引導,排隊上車後,你可以在這裡駕駛著自行車,享受在山間的鐵道,悠悠漫漫的沉浸在大自然,遠眺山間美景,感受樹林的芬多精,在這裡你可以得到完整的放鬆,在駕駛自行車結束之後,我們可以到勝興車站旁邊的勝興老街,那裏有著許多店鋪商家,除了有販賣伴手禮,更有許多美食等著你大快朵頤。

 

苗栗鍾鼎山林
如果有去到苗栗,你會發現各個景點之間都不會相距太遠,汽車的駕駛也不至於太過疲勞就能抵達下一個景點,下車放鬆到處遊玩,在上述介紹勝興車站後,有另外一個景點推薦大家可以去走走看看,這個地方距離勝興車站約10多分鐘(GOOGLE地圖顯示交通順暢14分鐘),以這個車程距離來說不會太遠,大家也可以列入景點考量哦,同樣是在三義鄉的鍾鼎山林,門口有著一個小木屋,配上周邊的花草樹木,彷彿置身在仙境中,入場後可以看到戶外還有一個景觀平台,不僅可以用餐也可以拿起湘機,拍下這些令人驚豔的群山環繞景觀,在這裡你可以享受美食欣賞風景,四周山景的壯闊美不勝收,絕對會讓你難以忘懷,更有落雨松讓景色更增添幾分美麗。如果需要放鬆,在茶餘飯後你可以前往露臺,在那裏有檜木桶的足浴,可以享受美景的同時,讓身體徹底放鬆,在一旁也有親子遊戲區,也很適合帶孩童來此處,一解在家中煩悶的情緒,好好的大玩一波消耗體力哦,在鍾鼎山林這裡,不只適合情侶走走,家庭旅遊也很適合,如果有機會到苗栗,這個地點是個不錯的選擇呢!

 

建議假日都預約比較好,才不會因為現場等候壞了,難得安排出遊放鬆的心情哦!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有台中陽明山、台中後花園之名的 大坑步道 ,目前共設有十二條難度等級都不同的登山步道。從散步健行級的休閒步道到根本好漢坡的挑戰級步道,適合老少咸宜親子共遊,也適合想要有登山挑戰感的新手老手們。

大坑風景區目前有12條登山步道,分成兩區,全長約16公里多,我們來看看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的旅遊叮嚀如何形容這12條登山步道「一般而言,大坑6、7、8、9、9-1號步道較適合男女老少攀登,而1至5號及5-1號步道對登山客較有挑戰性,大坑1至5號及5-1號及10號步道因具有陡坡,心臟疾病或體力差者,請勿任意嘗試。」,這裡要先知道,大坑步道分成兩部份,1-5號位於同一區,是屬於難度較高的路線,而6-10號則位於另一區,是屬於較為親民的路線,並且有市集可逛。

以下會將12條登山步道以難度1-11排列,數字越高,挑戰難度越高,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做判斷,對我來說每一條步道都可以運動的到,只是對於爬山的訴求有沒有到那麼高而已。

 

難度1-大坑9號步道
全長:約1.6公里
登山入口處: 台中市北屯區經補路一段383巷

9號步道是所有大坑步道裡難易度最低、等級最新手的一條登山步道,全長約1.6公里,前段多為平緩的坡道,步道沿途有許多小吃攤或是販售飲料的小攤販,沒有準備登山補充糧食也不用擔心會肚子餓,後段有一些階梯但都算輕鬆的休閒等級。雖然在大坑步道群裡9號步道屬於較新建成的步道,台中市政府還在2020年啟動修整計畫,花了3個月時間整修步道後段的木棧道,新設了觀景平台供民眾登山時休息可以眺望景觀,把台中市區的景色盡收眼底!

 

難度2-大坑9-1號步道
全長:600公尺
登山入口處: 台中市北屯區經補路一段383巷

9-1號步道跟9號步道還有10號步道的登山入口處相同,三條步道的終點也連結相接,可以依照個人體能狀況選擇不同步道上山下山。因為難度低,假日人潮比較多,也會有不少攤販市集出攤,9-1號步道啟程處還設有農夫市集,下山後可以來這裡購買一些大坑在地的農產品。

9-1號步道全長只有大約600公尺,是所有大坑步道裡最新建成也最短的一條。跟9號步道頭尾相接,不一樣的是9-1號步道全程大部分都是以階梯為主,上下山比起9號步道要考量一下腿力跟腳力。木棧道階梯經過整修後平整好走,來登山健行想要多運動的朋友可以選擇挑戰9-1號步道。

 

難度3-大坑7號步道
全長:約1.3公里
登山入口處:由松竹路一段公墓間的建成巷進入,沿途順指示牌經由6號停車場進入登山口

大坑步道群西側,也很適合依照體力跟喜好搭配上下山路線的則是步道終點都連結到風動石公園的6號、7號跟8號步道。7號步道全長大約1.3公里,多為坡度平緩的石頭步道,步道沿途大多被周圍蔥鬱的樹林環繞,被大自然包圍十分適合全家大小悠閒地散步健行。

 

難度4-大坑10號步道
全長:約1.2公里
登山入口處: 台中市北屯區經補路一段383巷

跟9號、9-1號相同起點終點的10號步道,也是大坑步道群裡相對新建成的步道,全長大約有1.2公里。比起最簡單的9號步道,10號步道的階梯比較陡峭,每階階梯的高度也比9-1號步道的間隔大,沒有登山習慣的朋友初次挑戰可能要評估一下腿力。最終跟9號步道一樣可通往與6號步道連接的寧靜海觀音亭,選擇9~10號步道的遊客大多會在這裡休息,除了有免費茶水,周末早上還有靠山友志工熱捐提供的免費素食早餐,因為不提供任何餐具,希望享用的朋友要記得自帶碗筷喔!

 

難度5-大坑6號步道
全長:約1.5公里
登山入口處:由松竹路一段公墓間的建成巷進入,沿途順指示牌經由6號停車場進入登山口

6號步道也算是休閒等級步道,全長大約1.5公里。途中會經過走9號10號步道大部分人設定為終點的寧靜海觀音亭,稍作休息後6號步道還要繼續前進!比起前段比較清幽的路程,後段除了木造階梯外還有一些路段保留比較原始的山路,不同路段的步道鋪設完善程度落差比較大,走起來比較考驗腳力也要更加小心。6號步道最有特色的就是步道半途上沿著峭壁設置的繩索小吊橋,雖然只有短短幾公尺,但也增加了一些像是遊樂設施般的樂趣。步道最終則會接到6號、7號、8號步道連通的終點風動石公園。

 

難度6-大坑8號步道
全長:約0.9公里
登山入口處:由松竹路一段公墓間的建成巷進入,沿途順指示牌即可到達(登山口未設置停車場及廁所)

全長只有大約950公尺的8號步道,因為步道入口沒有停車場或廁所,所以選擇這條步道上山的朋友比較少一些,相對也比較清幽。步道前段多為平緩產業道路,後段坡度比較陡峭,設有一般木棧階梯跟圓形枕木步道。對於自身腳力體力沒有自信可以挑戰1號~5號步道,但又想要拍大坑步道特色圓形枕木步道的話,就來8號步道吧!雖然8號步道屬於低難度步道,但後段坡度較陡以及圓形枕木步道還是相對的崎嶇比較難踩穩,帶年長者跟小朋友同行的話可要斟酌一下喔!

※至110年3月31日止木棧道及風動石休憩區整修,封閉里程0K+700至0K+950路段,其餘產業道路路段仍可正常通行。

 

難度7-大坑1號步道
全長:約1.6公里
登山入口處: 沿東山路往中興嶺方向直走,經東山樂園至雙連橋右轉上山即可到達。Google搜尋可找大坑一號步道停車場

東側頭嵙山大坑步道群裡最北邊的1號步道,全長大約1.6公里,在難度偏高的1~5號步道裡面算是相對簡單可以選擇當入門的一條步道。步道沿途穿越原始的樹林,多種蕨類植披讓樹林步道彷彿熱帶雨林一般的風景。大部分步道是大坑步道著名的相思木圓木棧道,在1~5號步道內1號步道的相思木枕木步道算是相對好走的。後段的圓木間距較大,還會遇上一段幾乎90度的坡度,記得要抓好扶手上設置的繩子慢慢來,雖然強度比較高需要耗費多一點體力,但整體還不算太困難。需要一點挑戰性又不想太難,或是帶著體力足夠也有登山經驗的小朋友的話,1號步道會是很適合的選擇。步道前段還有一些原木搭建的遊樂設施,就算不爬到後段需要多一點體能的部份,只走前段也很適合帶小朋友來放電消耗體力!

 

難度8-大坑3號步道
全長:約1.3公里
登山入口處: 可從大坑圓環右轉橫坑巷,再經連坑巷左轉,繞過停車場往上走即為登山口。Google搜尋可找大坑三號登山步道停車場

3號步道全長約1.3公里,幾乎整條步道都是相思木圓木棧道,步道的陡坡也比前面介紹低難度的1號步道高上不少,前來挑戰可要先練練體能,比較適合平常就有運動習慣或登山經驗的人。1號~4號步道最終會連結到縱向的5號步道,可以一路往上挑戰台灣小百岳之一、也是台中最高峰的頭嵙山!在頭嵙山標示跟三角點合照更有攻頂成功的完成滿足感!

 

難度9-大坑5號步道、大坑5-1號步道
全長:5號步道約1.4公里、5-1號步道約1.6公里
登山入口處: 台中市北屯區斜頭巷,由中興嶺往新五村方向行進,至嶺馨芳蘭園右轉小巷即可到達。

縱向的5號步道全長約1.4公里,連結起1號~4號步道。5號步道沿著山稜線走,雖然坡度上下起伏多比較具有挑戰性,但步道沿途寬闊的山景好看又好拍,可以一覽頭嵙山的美景。步道途中不少涼亭以及休息區,還有巨大五葉松、連結5號步道跟5-1步道的黑松亭也是很多人會停下腳休息,慢下來欣賞美景的地方。比起5號步道都是高底起伏大的圓形枕木步道,5-1步道有部分路段是一般的山坡石頭路面,連結5號步道不再往頭嵙山頂的話可以直接環形走一圈,或是往頭嵙山登頂再回來也是很多人會選擇的路線。

 

難度10-大坑2號步道
全長:約1.3公里
登山入口處: 連坑巷40號。大坑步道2號停車場走東山路二段右轉清水巷後約5公里。Google搜尋可直接找大坑2號步道

人氣很高,難度也高的大坑2號步道,雖然是1~5號裡最短的一條,登山口進去前段還是騙人安心的平緩產業道路,等過了碎石梯後才是考驗的開始。最著名的圓形枕木好漢坡坡度又陡又長,超級消耗腿力跟體力。短短的路程裡好幾道大坡度上上下下下的關卡,走到最後真的覺得是種考驗! 但爬上去之後的美景讓人覺得辛苦都是值得的!選擇2號步道上山下山的人挺多,一路連結5號步道再從3號步道下山也是很多人安排的選項。

 

難度11-大坑4號步道
・全長:約1.9公里
・登山入口處: 自大坑圓環右轉橫坑巷,至連坑巷右轉到中正露營區再經停車場至長青橋即為登山口。Google搜尋可找中正露營區停車場

被認為是大坑步道群裡景色最美的大坑4號步道,最美但也是最硬的一條!登山口的長青橋可以先輕鬆的拍照打卡再開始挑戰,之後可就拍不到這麼輕鬆寫意的照片!4號步道一開場就是坡度很大的直上圓木相思木棧道,途中當然也是許多上上下下的超高角度陡坡,很多時候需要雙手輔助攀爬,真的得要先練好體能跟腳力,也得準備好相當的裝備再來挑戰!步道終點就是設有頭嵙山標示跟三角點的頭嵙亭,當然得要拍照打卡為了這超硬行程留念囉!

從一家老少親子出遊最愜意的散步健行,到充滿挑戰的高難度木棧道登山步道,多種難度可以挑選的大坑步道。雖然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登山裝備,大家還是要依照步道難度準備適合的穿著,像是網友建議走圓木棧道要穿抓地力好一點而且鞋底硬一點的鞋子以免踩圓形枕木踩到腳痛;最好可以戴上手套以防上下坡度陡時拉繩子或扶手把手磨破皮。行走或停下拍照要注意腳下之外,記得互相禮讓也注意不要擋住其他遊客,拍照時手機相機可要拿好不要掉啊!還有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攜帶路上要補充的水分糧食,以及要評估考量好自己的體力不要逞強勉強喔!出發前除了天氣也要先確認一下想挑戰的步道開放狀況,急難狀況聯絡方式跟注意事項也得備忘起來囉!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我去過那麼多的國家,覺得台灣生態真的是最豐富,有很多特色,當然我最喜歡台灣縣市,就是台東,台東市非常適合慢生活的地方,而且當地人也很熱情親切,真的會覺得他們好像都生活得很愜意,之前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大概每半年就會去台東一次,遠離都市,不僅可以感受大自然,也很有舒壓的感覺。

儘管無法出國,但疫情不可能澆熄旅人們探索世界、再次踏上旅程的渴望!數位旅遊平台Booking.com根據超過2.32億則旅客的真實評語,公布第十屆2022年「旅客評分卓越獎」(Traveller Review Awards),其中,台灣勇奪7,350個獎項,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全球最好客目的地」排名榜單中,台東連續兩年入榜,成為全球第二名的目的地,僅次於坐落於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斯洛維尼亞上卡尼奧拉區。Booking.com 2022年「旅客評分卓越獎」(Traveller Review Awards),是Booking.com針對達到評選指標的業者單位所頒發的獎項,按照得獎者及住宿總數比例,另外公布出2022 年「全球最好客目的地」排行榜,其中第一名由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斯洛維尼亞上卡尼奧拉區奪下,緊接著是挾帶著連兩年入榜氣勢的台東縣攻佔第二名,其餘三至五名則依序為澳洲塔斯馬尼亞州、奧地利布根蘭邦與島國塞席爾。

若以城市劃分,「全球最好客城市」榜單則由具有岩壁石窟建築奇觀的義大利馬泰拉拿下全球第一名,緊接著為斯洛維尼亞的布萊德,以及廣受旅人喜愛的台東市再度登榜!顯見台東的熱情好客魅力,成為台灣之光攻佔排行榜。若旅人想造訪台東體驗熱情好客的魅力,Booking.com推薦位於台東的高分住宿「桀立民宿」、「台東ohana的天空青年旅館」、「台東都蘭旅行蟲青年旅館」和「石一方」。不僅服務貼心,設備整潔舒適,更因民宿主人和老闆親切友善的互動而受到旅客大力稱讚。本屆「旅客評分卓越獎」中,「民宿」以3,625 間獲獎的好成績,蟬聯台灣獲獎數最多的住宿類型寶座。而在全球則由「公寓」連五年奪得獲獎數最多的住宿類型,其次則是「飯店」,再來則是「度假屋」、「家庭旅館」和「B&B」。深入研究台灣獲獎的7,350間住宿時發現,這些住宿在員工素質(9.0)、清潔程度(8.9)及住宿地點(8.8)項目獲得的平均分數最高。
台東景點前五名
Top 1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到知本泡湯之餘,也別忘了來知本森林園區享受森林浴

Top 2知本溫泉-星級飯店溫泉配美食舒活體驗

Top 3花東縱谷-專車帶你造訪伯朗大道、天堂路、鹿野高台,暢遊台東交通免煩惱

Top 4東海岸美景-彈性選擇半日/一日遊,飯店接送,愜意感受浪漫東海岸

Top 5馬武窟溪-台東小冰島馬武窟溪另類玩法,體驗立式划槳!

台東近幾年開始發展出許多景點,漸漸成為超夯旅遊城市,加上台東熱氣球、金針花與溫泉,如果你只知道金城武樹、伯朗大道那就落伍啦!沿著台東公路有超多必踩景點,一個比一個還要美,連網美、網帥都愛不釋手。編輯整理出最新台東必去景點清單,快安排到台東來一趟輕旅遊行吧!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疫情期間,大家很難出國,所以都會開始往登山去走,但是在2020年民眾國內旅遊意願回升,登山也成為熱門的活動,但也因此山難數會增加,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的統計,2002年到2019年間,平均每年的山域意外事故有159件,但今年1月到8月,件數已高達295件,高於歷年平均。這些上山的人,並非自己跑到什麼沒人去過的山域或探索山林秘境而出事;從消防署的數據統計發現,越知名的山,事故越多。像步道規劃良好、路徑清楚、登山難度也並不算高的玉山、合歡山等,是高山中最多搜救案件的地點。在中級山方面,台中知名的「谷關七雄」中的八仙山和唐麻丹山,也是事故熱點。

「登山迷路」是山難事故的最大宗,所以這邊我想跟大家分享如果真的遇到登山迷路該怎麼辦?

Q1.當你發現好像迷路了,這條路感覺沒辦法抵達目的地/看起來不像是人走的該怎麼辦呢?

A1.正確做法:停下來是比較好的做法。迷路時通常會很慌張,先停下來有助於冷靜,並思考上次確定的點在哪,以及接下來的處理方式。

Q2.真的找不到路要打電話求救,那該打給誰呢?

A2.正確做法:打112是比較好的做法,撥打119或112電話時,表示你極需消防人員幫助,在山上通常訊號不佳,119打不通,手機只要有電,打112也可以轉給救難人員,請務電話一接通就告知你的號碼、可能地點,消防人員可以立即為你定位,並派出救援。

Q3.現在還有一點體力可以再走一陣子,我該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A3.正確做法:往上走是比較好的,因為稜線上的訊號和視野都比較好,比較容易求救。很多人有錯誤的觀念是往下走或者順著河流走都是非常不對的,因為台灣的山通常地形比較陡峭,往下走到溪谷的過程,容易跌倒受傷,或受困上不來;且在溪流附近,水聲會掩蓋搜救人員和你的聲音,比較茂密的樹林也讓你更難被發現。

Q4.已經通報成功,搜救隊要來找我了,我現在要做什麼呢?

A4.正確做法:原地等,已經提供搜救人員座標的話,留在原地等待是最好的選擇,不然會增加搜救範圍喔。

Q5.目前身上的水不夠了,我該怎麼辦?

A5.正確做法:收集雨水是比較好的做法,水要保持三天的存量,而山上下雨時是不錯的儲水機會。千萬不要去找溪水,因為如果持續下切溪谷,找水的過程會容易導致自己受傷或受困。千萬不要喝尿,除非你有逆滲透或蒸餾的過濾技術,否則尿液中有很多毒素,不建議這樣做!

Q6.我或隊友好像失溫了,感覺好冷,現在該怎麼辦?

A6.正確做法:換衣服才是對的方式,將所有可用的東西、乾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包,阻斷身體熱能繼續流失,維持身體的溫度。

Q7.若不得不緊急露宿一夜等待救援,我該選擇那個地點?

A7.正確做法:樹林有遮蔽可避風寒下雨,是很好的露宿點。洞穴有安全感有遮蔽,是很好的選擇,但要小心野獸出沒。

Q8.受困戶外等待救援期間,哪個是最重要的?

A8.正確做法:保暖是最重要的,「333原則」:人只要失溫3小時就會有致命可能,所以這是最急迫重要的事情。在保持溫度下,人3天沒喝水才會致命。另外在保持溫度並有飲水的情況下,人要3週未進食才會因飢餓死亡。

以上這8點大家知道了嗎?希望這些資訊大家都可以記下來,一起開心去登山。

 

 

文章標籤

何宗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